欢迎进入北京市朝阳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内容发布系统 登陆入口

高中生物教研室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1-04

  以教研课程化推进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高中生物教研室开展系列教研活动 

  本学期以来,高中生物教研室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以教研活动课程化为平台精心设计系列化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将STEM理念融入生物教学。 

  本学期以来,高中生物教研室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以教研活动课程化为平台精心设计系列化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将STEM理念融入生物教学。 

  围绕“STEM”的核心问题,高中生物教研员黄蔚在学期计划中设计了本学期教研的五个系列活动:包括“STEM”理论及策略介绍讲座、教师进行教学片断的设计和网络提交、根据提交的设计内容将教师进行分组并以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修改原来教学设计并网络再提交、小组汇报展示交流。 

  2015年12月11日,高二生物教研之课程化系列活动之五“STEM” 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活动在日坛中学进行,全区22所公办校的近50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高中生物教研员黄蔚老师主持。 

  本学期以来,高中生物教研室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重点,以教研活动课程化为平台精心设计系列化教研活动,引导教师将STEM理念融入生物教学。 

  围绕“STEM”的核心问题,高中生物教研员黄蔚在学期计划中设计了本学期教研的五个系列活动:包括“STEM”理论及策略介绍讲座、教师进行教学片断的设计和网络提交、根据提交的设计内容将教师进行分组并以小组进行交流讨论、教师修改原来教学设计并网络再提交、小组汇报展示交流。 

  2015年12月11日,高二生物教研之课程化系列活动之五“STEM” 小组汇报展示交流活动在日坛中学进行,全区22所公办校的近50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活动由高中生物教研员 

  教师们被分为5个小组,抽签后进行汇报展示。 

  第五组以《标志重捕法模拟活动》为主题把教师们带出教室来到楼道,利用别针、磁贴、细绳、贴纸对教师进行“标志”,在楼道中“放归”后又进行“重捕”实验,回到教室后进行数据分析。 

  第二组以《DNA双螺旋结构的构建》为主题,通过科学史中的实验分析,让“学生”构建DNA结构,并不断补充资料,改进自己设计的模型,“学生”们体会在工程设计中也是在原有设计上不断完善的过程。 

  第四组以《有丝分裂的过程》为主题利用电线为材料模拟染色体,让“学生”在质疑-探究-实证中逐渐明白有丝分裂的过程,并理解这个过程染色体的行为是遗传物质在细胞分裂过程中“复制、均分”维持了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第一组以《真核细胞三维结构模型》为主题利用橡皮泥、软陶、泡泡泥、发泡塑料、烧杯等材料以及真核细胞中各种细胞器的大小、数量的数据,让“学生”构建三维的结构模型。 

  第三组以《探究光质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为主题使用气体采集器的新技术,用不同颜色的滤光片进行遮光,以单层细胞结构的黑藻为实验对象,分析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因素。 

  黄蔚老师对本学期的系列教研活动进行全面总结。她表示,本学期的教研活动课程化系列活动主题明确,增强了教师的获得感。参与度高,每次活动参加人数都占应参加人数的85%以上,有些活动甚至达到近95%。辐射性强,“STEM”的理念已经在教师的教学设计中逐渐清晰化、条理化,经过一个学期的培训,相信会有更多的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融入“STEM”策略。 

  老师们普遍反映,教研活动课程化解决了教学中的问题,希望这样的课程化的系列活动能够持续开展下去。她们说,教研中心在教研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上都有了非常大的变化,我们更愿意参加这样的教研活动。老师们还说,要把课程化培训的形式应用到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中,教研中心的做法为解决教学难点提供了帮助和借鉴。